自6月30日媒体报道《“三奥股份”涉嫌传销被调查 哈尔滨12家专卖店要求退货》后,三奥股份遭退货、涉嫌传销迅速成为热门搜索关键词,三奥股份是第一个在中国拿到直销牌照的公司,但6月底有媒体报道其因涉嫌传销而被哈尔滨工商局调查,而三奥方面对此则表示,是否涉嫌传销要等待相关部门的调查结果。
百度指数监测显示,6月底7月初三奥股份退货门事件无论用户关注度还是媒体关注度都有大幅上扬。7月以来,三奥股份的用户关注度比6月上升了32%,媒体关注度急升3787%。谷歌趋势的数据显示三奥股份的网络关注度在7月同样上扬。另外,“传销”是谷歌趋势中最受公众关注的事件信息点,“三奥股份”本身关注量则次之。
通过百度高级新闻搜索,从2009年6月29日至7月29日,涉及“三奥股份、退货门、涉嫌传销门”的新闻报道共计235篇。“三奥股份涉嫌传销”事件被媒体不断跟进和挖掘。
从公众的态度看,凤凰网一项18729人参与的“你认为三奥股份是否涉嫌传销”的调查显示:66.7%的网友认定是传销,9.9%网友持否认态度,23.5%网友认为得根据调查结果而定。 三奥股份作为国内知名企业且为第一个获得直销牌照的企业,其经营模式历来备受公众的关注和引发争议。三奥股份进入国内,顺应政府政策而对自身经营策略进行调整,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传销”形象。
但在普通消费者心目中,直销与传销的区别并不大,作为一家直销企业,此次被曝部分分店涉嫌传销,除了进一步损害其公众形象外,也暴露了三奥股份缺乏与消费者、经销商等进行沟通的问题。
此外,即使三奥股份为适应政策而对自身经营策略进行过重大调整,但至今仍引起公众的争议,涉嫌传销事件的发生,也对经营造成较大的影响,使其不得不面临进一步调整经营策略的问题。而对于此次遭遇的质疑,三奥股份若不能提供能证明并非传销的有力证据,任何辩解将显得苍白无力,除对品牌形象造成一定损害外,还将可能成为长期品牌建设中的绊脚石。 随后,自媒体报道而引发公众对三奥股份涉嫌“传销”事件的关注以来,从三奥股份的相关动作来看,对此次危机的反应较为迅速,事发后不久即发表简短声明,表示公司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是否涉嫌传销,仍需等待政府的调查结果。
但从目前来看,三奥股份在应对此次传销危机事件中,除了发表简短的声明外,并未做出更多的澄清或提供更为详尽的信息,有利用时间将危机作淡化处理,蒙混过关之嫌,这种消极应对危机的作法从短期来看,有一定的作用,但具有一定的风险。
从长期来看,三奥股份此种蒙混过关的做法只是通过时间将事件的负面影响淡化,但极其容易造成危机的进一步积累,久而久之便成为企业的固疾,适当时机万一集中爆发,负面影响和损害将会严重得多。
因此,为应对当前频繁发生的危机,企业一方面应当采取积极应对的策略外,还应在以下几方面进行补救:
尽可能快地做出详尽的解释,消除公众疑惑,以免负面影响越来越大。尤其要借助权威的政府部门对公众的疑惑进行澄清,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对部分与全局进行有效的区隔。由于此次三奥股份涉嫌传销源于部分分店,因此可对此做出有效的区隔,证明涉嫌的只是部分地方分店,而非全局;针对公众争议的经营模式,三奥股份除了应进一步规范自身的行为外,还应加大力度建设社区关系,进一步扩大企业社会责任,尽快在内部建立一套与公众进行沟通对话的机制,并促进与公众的沟通常态、长期化;三奥股份表示会积极配合政府部门的处理,并加强内部的自查,同时三奥股份还要加强与经销商、直销员的沟通,将事态进一步化解。
(责任编辑:反传销反非法直销网)